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南海主题分论坛成功举办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4-04-02 09:33来源:华阳海洋研究 2024年3月28日,由华阳海洋研究中心、中国南海研究院、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联合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南海主题分论坛在博鳌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开幕。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瑞典、印尼、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泰国、柬埔寨及中国台湾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专家学者、驻华外交官、前政要及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会议。 分论坛开门会由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南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吴士存主持。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刘振民发表开场特别演讲。外交部边海司副司长杨仁火,印尼外交政策协会创始人兼主席、印尼前副外长迪诺·帕迪·贾拉尔,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越南外交学院副院长阮雄山,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斯蒂芬·欧伦斯,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王胜,以及特邀评论嘉宾印尼外交部东盟总司长、东盟事务高官西达托·礼萨·苏约迪普罗,围绕“以合作为引领,共建南海命运共同体”进行发言和讨论。 在29日的闭门会上,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吕滨、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王胜致开幕辞,刘振民和吴士存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刘振民发表开场特别演讲 刘振民指出,如何应对南海问题,已超越南海问题本身,成为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关系到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东亚国家应吸取历史教训,珍惜“冷战”结束以来持续了三十多年的和平稳定局面,高度重视南海问题存在的风险,努力防止南海局势失控。东盟国家与中国应正视南海问题的客观存在,认真总结过去30年处理南海问题的经验,坚持通过谈判找到双边的解决办法,避免域外国家“选边站队”干扰区域国家的合作。第一,应继续坚持“双轨思路”,即中国与东盟共同努力维护好南海的和平稳定,中国与有关东盟国家坚持通过谈判解决海洋争议。第二,南海周边各国应着眼长远,坚持和平共处,积极寻求争议解决前的海上合作领域、合作途径,确保南海既成为和平之海,也成为合作之海。第三,应积极持续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把南海建设成新能源基地,既确保了南海的可持续发展,又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本地区的贡献。第四,域外国家应支持南海周边国家通过谈判寻求公平公正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火上浇油、煽风点火、制造风险,避免选边站队,支持一方来打压另一方。 外交部边海司副司长杨仁火在开门会发言 杨仁火指出,南海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家园,地区国家因南海结成命运共同体。中国一直坚信,对话合作是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关键,有助于管控海上矛盾分歧,有助于构建区域规则秩序,有助于维护海上航行安全,有助于维持海洋清洁美丽,有助于实现海洋繁荣发展。中国一贯主张,应通过同直接当事国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议。中国愿始终做南海地区对话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务实践行者和坚定维护者。当前,南海和平稳定和海上合作始终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个别域外大国打着“航行自由”旗号大搞“横行自由”。一些国际势力刻意突出南海矛盾分歧,挑动是非,干扰区域合作、破坏地区国家团结。个别南海沿岸国受蛊惑诱拉,不时采取一些不利于南海和平稳定的言行举动。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面对“人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愿同地区国家一道共同努力,推动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南海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为此,各方应管控矛盾分歧,坚定合作信心;推进规则构建,营造合作氛围;创新合作思路,拓宽合作路径;搭建更多平台,丰富合作成果。中方愿同地区国家一道,研究借鉴国际半闭海合作的实践经验,深入探讨海洋区域合作的南海模式,推动构建南海沿岸国合作机制。 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南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吴士存主持开门会 吴士存指出,今年是分论坛创办10周年。分论坛的宗旨是为探讨并求索南海区域海洋治理可能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径,促进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框架下海上务实合作提供稳定、机制化的交流平台。近一段时期,南海形势发展不容乐观,美国及其他部分域外国家加紧在南海以建立强大军事存在为目的的“投棋布子”,部分声索国背弃“诚信”这一基本国际关系原则,多手段、多方向、多形式展开单边行动。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目标出发,“对话”与“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出路,也是未来沿岸各国的唯一相处之道。南海合作包括三个层次:以“南海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磋商为契机构建规则秩序;通过争端国之间各个层级的对话机制管控海上矛盾;从环保、科研、人道搜救等低敏感领域入手,构建南海沿岸国合作机制,落实《宣言》框架下各领域海上务实合作,增进彼此互信。地区各国应以充分的政治意愿并恪守诚信原则,推动各个层次的海上务实合作,为实现南海的长治久安注入新动力。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王胜在开门会发言 王胜表示,南海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资源宝库。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不断扩张,海洋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渔业资源过度捕捞、部分海洋资源趋于枯竭,目前南海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开展区域海洋环境治理与合作迫在眉睫。但海洋争端、地缘政治博弈等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亦不容忽视。一方面,中国和东盟国家关于“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进展顺利,已完成案文二读,启动了三读。另一方面,南海争议短时间内难以彻底解决,各个当事国的海洋权益主张和安全利益的分歧逐渐凸显,域外国家介入南海地区安全事务的力度不断增大。海洋权益争议、军事冲突等传统安全问题以及海洋环境污染、非法捕捞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交织,也呼唤南海周边国家尽快构建基于合作的南海命运共同体。只有南海周边国家充分认识加强南海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通过对话协商、经济融合和多轨交流,构建融安全、经济与信任三位为一体的南海命运共同体,化斗争为和平,化竞争为合作,才能使南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印尼外交政策协会创始人兼主席、印尼前副外长迪诺·帕迪·贾拉尔在开门会发言 迪诺·帕迪·贾拉尔认为,目前各争端方都希望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结束之前扩大各自主张范围,因此相关各方迫切需要保持自我约束和克制,采取更多建立互信的措施,并在海洋科研等低敏感领域开展功能性领域务实合作,以缓解当前紧张局势,管控争议和分歧,确保航行安全得到保障。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在开门会发言 郑永年表示,南海有关争议日益尖锐的重要背景是中美竞争升级,尤其是美国试图构建美国-日本-菲律宾、美国-日本-韩国两个“三边同盟”,这使得“亚洲版北约”若隐若现。美国依据“两元对立”的思维设置中美南海博弈“棋局”。中国可以通过“包容性”方法加以化解,为东盟国家提供一个“不选边站”的前提。 越南外交学院副院长阮雄山在开门会发言 阮雄山认为,目前国际体系处于新旧秩序转换过渡阶段和不确定时代,大国之间由于缺乏互信导致彼此战略合作不足。各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判、部分国家外交和国防政策调整,使得南海地区发生冲突风险升高。各方需要谨慎应对,可以通过加强战略沟通和对话、提升透明度、维护现有规则,共同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 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斯蒂芬·欧伦斯在开门会发言 欧伦斯表示,南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道之一,任何混乱都会立即对全球产生影响,中国尤其依赖这一通道满足能源和工业需求。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关系沿岸地区渔民的生计。南海的未来有两种可能:一是地区国家继续单方面追求各自经济和安全利益,南海成为一个更加危险和不稳定的地方;二是地区各方通过外交努力,建立和平解决分歧的机制,从南海共同受益。世界承受不起一个不稳定、低效益的南海。地区各国应把共商、共建、共享的行动原则转化为具体行动,构建并遵守同一套规则,建立争议和危机管控机制。同时,期待中美海洋事务二轨交流和对话为两国关系注入积极因素。 印尼外交部东盟总司长、东盟事务高官西达托·礼萨·苏约迪普罗作为特邀评论嘉宾在会上发言 西达托·礼萨·苏约迪普罗指出,回顾历史,东南亚一直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在与中国的贸易和互动中,我们都受益于这种关系。我们希望东盟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始终保持中立立场,并因此能够使所有成员国受益,能够促进安全、和平与繁荣。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吕滨在闭门会上致开幕辞 吕滨表示,中国同东盟国家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制定有利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规则,已就管控争议、增进互信、推动合作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实践和经验,推进了海洋环保、科研、搜救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愿与南海地区各方一道,积极构建“南海命运共同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构建以“稳定、对话、合作”为导向的南海新安全秩序,为推动南海以及全球海洋合作与治理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南海主题分论坛自2014年创立以来,迄今已成功举办10届。论坛旨在为地区内外关注南海问题和区域海洋合作与治理的专家学者、媒体、企业及政府官员、国际组织搭建高规格、机制化多边对话交流平台,为各方凝聚共识、增进互信、推动合作、谋求南海的长治久安贡献智慧。 论坛期间,吴士存还接受了新华社、总台央视、环球时报等多家媒体的专访 本届分论坛为期两天。与会代表围绕“南海合作中的机遇与挑战”“南海区域规则秩序构建”“以海洋环境保护助力中国东盟海洋治理合作”“南海蓝色经济合作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等议题展开探讨。 来源:华阳海洋研究 —END— |
2024-09-17
2024-09-16
2024-09-16
2024-09-14
2024-09-14
|